浮玉录_070 赠剑暗夜指前路 琢玉深心付谁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70 赠剑暗夜指前路 琢玉深心付谁言 (第4/5页)

>
    沈墨舟看着吴灼眼中那因思想碰撞而燃起的灼灼光芒,看着她微微张开的唇瓣似乎还想追问什么。他心中那份师者的引导欲与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上的伴侣感交织在一起。

    他几乎是自然而然地,用一种吟诵诗句般的、极富感染力的语调,为这场深刻的思想对话作结,也将它升华至一个更诗意、更充满韧性的高度:

    “故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吴灼的心被彻底震撼了。诗句像一道最强的光,照彻了她被理论冲击和存在拷问的心扉。她望着他,忘了移开视线,眼神复杂,里面充满了思想的激荡、深刻的共鸣、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重回天文台深夜独处时的思想上的亲近感。

    空气仿佛凝固了。   两人之间那旁人无法介入的场域达到了顶峰。他们之间流动的,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师生问答,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与灵魂共振的、无声的对话。

    最终,是吴灼先从那强烈的共鸣中缓缓回过神来。她微微吸了一口气:“谢谢先生…与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学生深受启发。”

    然后,她转向顾兰因:“顾先生,您对这类思潮的研究,是否也有不同的视角?”

    顾兰因笑着接过话头,气氛重新变得流动起来。

    然而,方才那短暂却极其深刻的交流,那在思想深处悄然重建的、宛如天文台时光的默契与张力,以及那两句诗的余韵,却已如同种子,落入心田最深处,静待破土而出的时刻。吴灼认真听着,但心底那份因某人带来的思想风暴而引起的震撼与亲近感,远未停息。

    ******

    排练室的门轻轻合上,隔绝了吴灼和林婉清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室内骤然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偶尔掠过的风声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混合着咖啡与旧木架的味道。

    顾兰因步履轻盈地走到窗边,目光掠过窗外那两个渐渐融入冬日薄暮的纤细身影,最终落在了静立原地的沈墨舟身上。

    他依旧保持着之前的姿势,侧身对着她,目光似乎投向窗外遥远的某一点,又似乎只是沉浸在自身的思绪里。金丝眼镜后的眸光被镜片遮掩,看不真切。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他清癯的侧脸和那件半旧的青色长衫上投下淡淡的、明暗交错的光影,使他整个人看起来像一尊沉默的、带着些许孤寂感的雕塑。

    顾兰因静静地看了他片刻,她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墨舟,”她唤道,语气熟稔而自然,“你方才…与她讲得很深。”

    沈墨舟闻声,目光迎向顾兰因,脸上的神情已恢复了一贯的平和淡然,只是那平和之下,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未曾完全敛去的、深邃的余绪。

    “见她有些困惑,便多说了几句。”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寻常的课后答疑。

    顾兰因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揶揄和更深层的洞察。“岂止是几句?”她微微偏头,眼神锐利了些许,“从辩证唯物到剩余价值,从阶级论到人的异化与解放…你几乎将《新思潮》里那些最尖锐、最核心的命题,为她抽丝剥茧,娓娓道来。那般耐心,那般…倾囊相授。”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意味深长,“我认识你这些年,鲜少见你对哪位学生有这般…倾注。”

    沈墨舟的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镜片后的眸光似乎有瞬间的闪烁,但他并未移开视线,只是语气依旧平淡:“她天资聪颖,能听懂。既是可造之材,多引导一些,也是为师者的本分。”

    “本分?”顾兰因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唇角那抹笑意更深了,却也更耐人寻味,“好一个‘本分’。只是…”

    她故意拖长了语调,目光在他脸上细细巡梭,仿佛在欣赏一幅值得玩味的画作。

    “只是,墨舟,”她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近乎耳语般的、却直刺人心的穿透力,“你方才看她的眼神,你为她阐释那些宏大命题时…那不自觉地放柔放缓的语调,那引经据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