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守恒定律  (第2/2页)
/br>    哪怕只是一顿饭、一通电话,哪怕只是我临时晚了十五分钟回家。    “你去哪了?”    “你怎么不提前跟我说?”    “跟谁一起?你们吃完了要不要我去接你?”    刚开始我以为是关心。    到后来,频率高到让我觉得像在接受行程审计。    我习惯跟朋友单独吃饭,他习惯知道我每一次的去向。    有次我临时跟朋友多坐了半小时,他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压得很低:    “你为什么突然多呆了那么久?”    我笑着哄他:“就随便聊聊天。”    “你可以提前跟我讲啊,不然我一直等着,心里没底。”    他的控制,从来都是以「命令」的方式呈现。    我后来开始意识到:    他所谓的爱,    有一部分,其实是为了缓解自己的不安。    他的烂事,并不是那种突然砸到脸上的真相。    是碎片。    一开始,是手机里偶尔跳出来的陌生备注。    有些备注像是删减过的缩写,有些是突然断掉的未读消息提醒。    “谁啊?”    “没事,项目上的人。”    后来,是朋友无意间提起。    有一次聚餐上,别人顺口说到他以前的感情:    “他前女友的事不是早就处理完了吗?”    “……那小孩到底当时后来是?”    语气里有一丝尴尬的回避。    话题很快被转移掉。    像所有心照不宣的烂尾情节。    我没有去追问他。    不是不在意。    是没必要。    ——他身上那点混乱,    其实从来没真正结束过,    只是他擅长在「新关系里重新粉刷安全感」。    他应该到现在也不知道我突然离开的理由。我不喜欢为了这些事情再去掰扯。    那天起床时,天气意外地好。    伦敦很少有这样的早晨。阳光顺着窗帘缝隙落在枕头边,空气透着一点冷凉的薄甜感。    我没有发任何信息,也没有告别。    从那天起,我不再回他消息,不再接电话,不再回应。    他像发了疯一样连续联系我。    电话、语音、长段文字,微信、社交软件、邮件,每天都在闪通知。    “你在干嘛?”    “你为什么不回我?”    “你要是觉得我做错了你告诉我。”    “求你了,别突然消失。”    我只是在烦恼,怎么这么多社交媒体的信息他都知道。    你看啊,其实人的深情和滥情都是守恒的。    卡伦·霍尼说,对控制欲过强的人来说,控制不是力量,而是深刻的不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