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凤栖梧 (第2/10页)
天几夜的戏,前来吊唁、一路陪到棺木入土的人也不算少。 老爷子早就营好xue地,阿娘最后是传统的土葬。坟上封土,葬礼就彻底宣告结束。同行前来的亲朋各自散去,她们却往反方向的深山,走了很长的路。 山间空气清冽,玻璃般通透。道旁拥满翠绿的竹坡,底下环抱一片幽深的湖,鬼气森森,似埋藏着许多殉情的往事。孤冷千尺,灼烈的阳光无法融入其中。松树遍布青苔的斑点,半枯的藤蔓缠住几近脱落的树皮。细弱的松针托着黯然销魂的宿雨,就快要撑不下去。 他立在那半朽的青松底下,只暗叹一声树犹如此。 树犹如此,但人呢? 她听出他是暗指自己与他呛声,直言戳破:“你又在那阴阳我?” 他一眼无辜地转过来,轻道:“嗯?我没有说你,只是想起还很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在了。上个月母亲交给我遗书,说她想随原本的家族安葬,不愿葬在钟氏的墓地,更不想与那个人合葬。” 她想起一边黑一边红的合葬墓碑,不知对完全事与愿违的结果该说什么,只觉心有点堵,问:“你争取了,也没法吗?” 他看向树梢,几回欲言又止,又含恨闭上眼。 “对不起,我没有说。老爷子对这种事情很敏感。这桩婚事,本也不是她情愿的。钟家老人对再醮的媳妇颇有芥蒂。” 亲朋面前追叙生平,只道夫妻二人情深义重,对改嫁一事没有只言片语。 细想来也无怪。在追述中,阿娘被塑造成一位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贤妻,将世人都知道的历史大事穿插进生平,却没提更多生活中的事。大约是殡葬公司承办业务,自有一套撰写悼词的模板,碰上不同的死者,也不过就着模板填入个人信息,少作修改,如同售卖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成衣。 然而人的一生,当真可以被齐一标准的流水线约化?每个凡人不同的面貌,该在这同质化的书写里抹去?死者为大,就意味着借隐恶扬善之名,削去所有的棱角,塞进完美人妻的模具? 她算是弄懂了,为何老爷子不敢让钤来碰这场葬礼,而必须交给听命的若筠。看重礼数的钤会自己来做许多事,写符合生平的悼词,按亡母的喜好布置会场、安排礼仪,以至于葬礼全然变成另外一种模样。 但仪式的目的本不是保全独特,而是重复,重复同一种价值、同一种祝愿,确认个体处在群体之中。泯然众人是必须,像他那样才南辕北辙。 两人同撑一把伞,雨珠时不时淋在肩头、手臂,不宜远行的鞋也沾湿泥泞。 群山望不见尽处。风雨中的冷意似刀,将满山草木的心划得七零八落,沉在雾霭盘旋的低处。她走得倦了,站在巨石旁暂歇。枝叶遮掩下的石面大半未被打湿,凹陷处已盈起浅浅的水潭,漂浮着两片棕黄蜷曲的落叶。他再抬起头时,眼瞳已覆着一层莹莹的水光。 她想起昨夜的诗集也正好读至一半。山中忽缓驾,暮雪将盈阶。她读到这句,才发觉雪是比雨更像眼泪的东西。千堆雪原是千堆愁怨,意难平。 “凤凰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所以世间再也没有凤凰了。” 她捧着他的手,好不容易才捂得稍有热度,却瞧见纤长的手背上,干裂泛白的细纹被日光照得宛若鳞甲。 “我记得小时候读《人间词话》也问过你,为何王静安推崇新学,却要逆时代之流臣于旧清,至死不肯剪辫又投水殉国。当时你说,你或许能理解,但难以言喻。我现在终于有点懂了。精神洁癖的人是难活得久远。” 他神情严肃地思虑许久,终淡然道:“你多心了。” 她假装只是在说历史上的事,“他对姜夔该有憎恨?两人在容不下浊物的那方面,情与貌略相似。可偏偏是姜夔,做了他不能认同的抉择,用他不能认同的方式作诗。姜夔愿意相信的干净,于他早已幻灭了。” “姜夔有什么好的?我也不喜姜夔。”他急切地语气简直像在吃醋。 “理由?” 但他反过来道:“说不出理由喜欢,当然是不喜欢。” 她不禁莞尔,“人对爱憎的感知真是奇妙。姜夔喜欢庾信,可是庾信太重,他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