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那(父女/完结增订版)_第十二章 鸠占鹊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鸠占鹊巢 (第6/9页)

年纪上来发了腮,依然相当有正气。他是那种很讨长辈喜欢的长相,年轻时也是,杳见过,记不太清了。

    他跟钤当然长着完全不同的脸。但不知是不是之前钤说他并非老爷子所生,这念头生出心理暗示,杳看孟长宁,总疑心这两人有一样的基因。

    按年龄推算,初中毕业是十五岁,钤出生的半年前,孟长宁似乎才从钟家离开。

    跟孟长宁渊源最深的人应是阿娘,但他从来不往阿娘那寄东西,简直像在刻意避嫌。她收到东西也随口问过钤,他跟这位表伯是不是关系很好。钤却态度暧昧答,既不算好,也算不上不好。

    阿娘不爱丈夫,心另有所属,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杳天真地以为这个人是英年早逝的前夫,现在看来另有其人。

    如果钤是孟长宁的孩子,所有事都说得通了。

    十五岁生育,放在现代有些匪夷所思,但也不是不可以。

    这样一来,孟长宁与阿娘的关系实在教人不寒而栗。luanlun,表面是姨侄,本质是母子。而今仗着这母子关系,往日的情夫甚至可以光明正大住进夫妻二人的家里,形同真正的家人。荒谬却满含力量的真实感令她震撼。

    晚上杳上完课,从学校回到老屋,正迫不及待向钤求证,但不巧孟长宁本人也在。

    时间快七点。饭点时她想着不饿,打算晚餐就不吃了,这会却饿得不行。大家都已经吃过饭。杳开小灶又弄了两个菜,一个人在餐厅吃。老屋请了新的保姆,阿姨做菜很好吃。她每次饿着肚子吃阿姨做的菜,总是能吃很多。

    孟长宁与钤就坐在镂空隔断后的客厅说话。两个人似乎也是头一回有机会单独碰面。电视开着,但音量不高,也没其他人在,两人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钤问:“住得还习惯吗?”

    孟长宁道:“嗯,很好。多亏你告诉我姨姨的事。”

    “mama见到你怎么说?”

    孟长宁笑,“她说不想见到我,看见我这张脸,就想起以前的伤心事。”

    “我就知道。”钤道,“但她应该是想见你的。你没过来的时候,她跟我说了很多哥哥小时候的事。”

    杳听到信息量巨大的一句话,连忙放下调羹,竖起耳朵仔细听。

    原来钤问阿娘有没有想见的人,这个想见的人好像是特指孟长宁,不是别人。但阿娘不想说这个,才岔开去说,想见杳的母亲。

    听到小时候,孟长宁感慨道:“四十多年了。”

    “以前你在这个家里,也算是她唯一可以信赖的人。jiejie根本不关心mama的处境,她说起改嫁,就像在说跟自己无关的事情。”

    “那件事发生的时候我也还小,完全没印象了。像你一样,都是听老人说的。”孟长宁道。

    两人夹杂着方言和普通话闲聊。虽然小时候背过的古诗说“乡音未改鬓毛衰”,但孟长宁讲这边的方言却很蹩脚,像一种粤语和日语混合的新语言,总之不像吴语。他本来可以只讲普通话的,像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但为显得亲近,一直在努力跟钤讲方言,没法顺畅交流的时候,才以普通话替代。

    钤将他唤作“哥哥”的语气分外温软,甚至有点嗲。本来应该是父亲吧。她想起自己看过的历史书说,中古时代的鲜卑人就将父亲也称作“哥哥”,出于游牧民族收继婚的习俗,父和兄的界限时常不太分明。将一个只大十五岁又从未养育过自己的男人当成父亲,从常理上也有些困难,钤对他的态度是介于父兄之间。

    在孟长宁面前的钤,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娇俏少年的一面。很新奇的感觉,她从小习惯把他当成父亲、长辈,却忽视了在他四十年的生命中,更多时候是作为年少的一方存在,需要察言观色,恰到好处地示弱。从这个角度讲,他的确更适合当meimei,而不是苦大仇深、独自抗下所有的哥哥。

    两人继续聊,聊到孩子的事。孟长宁对钤道:“你女儿跟你很像,几年前还看不出来,现在她眉眼长开了,真的很像。跟你年轻时一模一样,连神态都很相似。”

    “很多人这么说。”

    ——原来他也知道。

    “她今年几岁?”

    钤答:“虚岁十八。”

    “几月份的生日?”

    “十月十六日。她生日小,过了下个月的生日就是十八周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