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小兵_第六十四回 最後的一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四回 最後的一搏 (第1/1页)

    

第六十四回 最後的一搏



    打下平涼,多爾袞打算即刻西進。

    但近日氣候逐日轉熱,來自北方的滿州子弟個個叫苦連天,這群東北人來自嚴寒之地,性喜寒怕熱,多爾袞無奈只得暫且休兵,等這個夏天過完再做打算。曹軍因此暫時得到喘息。

    而派往歐羅巴的吳程和卞文此時傳來好消息,幾番巡視比價後發現德意志帝國所造武器最精良,價格亦最合理,為趕時效曹給予兩人專斷權,於是兩人一陣商量後立即進行採買,預算是三百萬兩,計購得大砲一百門,長槍三萬把,短槍五萬把,彈藥近萬發。

    此回採購耗銀等於大英國庫的七成有餘,既決心要買這筆軍費,早於五月中曹便派一萬軍隊提早出發接收。武器七月中陸續向東方交運,由於大英地處西陲,與西域諸國通商交好,所以運送過程十分順利,運送馬隊在十月初便源源不絕抵達蘭州。

    目前一切太平,但曹英判斷多爾袞到了秋天必會率軍來攻,於是提早於七月中便將居民遷於更北方的武威,城中只留下新近崛起的年輕統帥陳聲,率一萬軍士固守,自己則率全軍移防。曹與陳暗中約定最少須死守十天,十天後一切由陳聲做主,一萬軍士實無突破能力,到時若陳要降,曹亦不會怪罪他!

    中秋後氣候轉涼,滿人的侵略雄心又起。

    大英六年九月二五,滿清大將阿濟格點起十萬軍馬朝蘭州殺來。滿漢聯合大軍相連十里而行,六日後便抵蘭州城外。一到目的,立即佈陣圍城,曹越往西躲,清兵就越看不起他,認為他只是在拖時間,茍延殘喘而已!

    幾日後滿清大將阿濟格順利將城門轟開,派前鋒領大軍進城。進城第一件事就是拆除所有內牆,見牆內空無一人,才率軍深入。

    陳聲此時已將所剩六千軍士全撤防,集中於關帝廟前,接著派兵順著暗渠將預藏煤油全部一倒而入,再點燃火把縱燒之。原來當年火是由外向內燒,陳將它改成由內向外燒,本來是外高內低的溝渠,陳已將它改為內高外低。這條火線本來就設計得非常精巧,專針對入城行軍而走的通衢大道而發,進城部隊正好全位在火網中。

    先鋒軍聞得刺鼻煤油味急令後撤,但部隊行進中突然要迴轉談何容易,前方急急往後衝,後方的軍隊卻搞不清楚原因繼續向前走,部隊馬上擠成一團相互踐踏,頓時死傷無數!陳聲趁亂由城中殺出。城外密麻麻都是清軍,片刻間陳已被砍成rou泥。

    陳的壯烈犧牲,為大英國爭取了更多的寶貴備戰時間,立下對清作戰最大功。

    曹英在武威聞陳死訊後立即泣告天下:『滿虜兇狠殘暴,辱我人民、佔我江山,今武威城已是最後基地,望全體軍民保家衛國,奮起抵抗。武威亡矣,則大英亡矣!大英亡矣,則華夏民族亡矣!』

    好在,此刻武器已陸續運到。德意志國王並親派史密特准將隨同指導。曹英不捨晝夜督促軍士在城外cao練。

    因蘭州已被焚毀暫無軍事價值,滿清大將阿濟格乾脆棄城,不派兵員駐守。但此時清軍補給線已被拉長,清廷給糧給餉變得遲慢,這點令大將阿濟格老大不快,行軍速度自然也減緩下來。抵武威城外已是十一月中旬。

    經過幾次沙盤推演曹親選在“十里窯”這個地方和清軍進行最後決戰。

    這個地點有個特色:那就是地表由東往西逐漸高起,落差達四五百尺,十里地跑馬要一個時辰,行軍則要三個時辰,如此一來正可延緩敵之進攻速度,爭取更多槍砲攻擊時間。這是條通往武威的必經大道,曹猜想以現在清軍連戰連勝的氣勢,必是朝陽關大道而走,不屑走山區的羊腸小徑。

    於是曹軍早早開始演練佈陣,萬餘長槍兵佈在最前線,三人共用一把槍,一人執槍餘兩人射箭,執槍者陣亡立刻頂替而上。第二線為兩千架連弩機,也是每三人一臺。第三線是五萬騎兵,人人各拿一把短槍,最後則是一千名將士cao作百門德製大砲。

    後來也正如曹之所料,萬勝無敵的清軍果然選走大道,一路往“十里窯”筆直殺過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