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们的结局 (第3/4页)
活吧。”海因里希面无表情地转过身。 回国? 该死的小鬼。 亏他天天隔着空气对莫斯科说情话。 可他简直要爱死她这次的叛逆!海因里希同志将身体探进机器里,这回终于能不加掩饰地笑了。 准备释放战俘的消息不再是秘密后,日子进入了另一种煎熬。每一天都是对明天的等待、期盼、怀疑,时间仿佛一下子回到多年前刚进战俘营的时候…… 终于。 一九四九年的夏天,第一批战俘释放的名单正式下发。 作为“明星”战俘,风险评估等级又早已降到普通战俘的范畴,海因里希的名字赫然在列,同样幸运的,还有老实人米勒。 自由。自由就在眼前。 看到名单后的米勒,回到营房后大哭了一场。 此后两天,他再次陷入抑郁。 “长官……真不知道为什么,真到这一天,反而有点害怕………” 米勒苦涩道, “老妈44年就没了………至于我的妻子和孩子………真不知道她们在哪……还记不记得我……就算我回去,也早就没家了……” “我想你的妻子和女儿在等你。” “……您怎么知道?” “不知道,只是觉得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该放弃希望,哪怕它再微弱。” 米勒吸了口鼻涕,感叹道,“长官,真不敢相信这种话会从您嘴里说出来………” 这话有点耳熟。海因里希侧过头。 但米勒随即一副了然的样子,“这话一定是东方小姐对您说的吧?~这像是她会说的话,真是个像小太阳一样的姑娘……” 什么小太阳?是太阳,光芒万丈的太阳。 俾斯曼先生勾起唇,望着天空笑。 离开的那天,晴空万里。 就像平常上工那样,战俘们列着队走出大门,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是为奔赴自由。 许久已经不在海因里希面前出现的科涅夫站在闷罐车旁,静静地等着他。 在伊万的指引下,其他人接连上车,留下他们之间独处。 “…………” 科涅夫笑了声, “怎么?这幅表情是怕我单独把你拦下来?”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海因里希的表情很平静,平静地就像知道他一定不会这样做。 你看,他总是这样无趣。科涅夫看向他身后的战俘营,又看看天空,看看大地………眼神中有不甘、可笑、心酸,又有几分释然,再收回来时,他伸出手,真心说, “祝你重获自由,上校。” “谢谢。”对面回握。 吭哧吭哧,汽笛嘶鸣———密封的车厢一截一截从眼前滑过,科涅夫目送着,直到再也看不见……… 嘿…… 两个被国家背叛和抛弃的倒霉蛋,总得有一个要好好离开这里吧……… ………… 西德,吉森营地,用于接收和中转战俘的车站挤满了人。现场人声鼎沸,无数失去丈夫、孩子、兄弟的市民从天没亮便在此等候,记者们长枪短炮,纷纷对准进站的列车……… “来了!来了!………” 人群躁动。车门打开,人们翘首以盼,随即是叫喊、哭泣、掌声混作一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